|
春秋不言,君子不争6月的最后一天,马老师一如既往地来到同济大学瑞安楼,和过去二年里每一个周六一样,不一样的是今天来到瑞安楼的不仅有教练员团队成员,还有吴氏太极拳兴趣小组的爱好者们。 学员们分成六人一组演练,马老师仔细地看着每一个学员的动作,认真地做着记录。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示范,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纠正。完全不顾汉中归来舟车劳顿,身体刚刚复原,仍是一丝不苟,心无旁骛。 现场人人都专心致志,目不转睛,沉浸在太极刚柔转换的轨迹之中,珍惜亲眼目睹马老师行拳走架的分分秒秒,唯恐错失瞬间的太极感受。拳经云:长拳者,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。这行拳精度若非亲眼所见,如何能懂! 两年里,每一个学员都是这样手把手地教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虽然明知初学者身手难免僵硬,无法体会精细。然而,时间宝贵,纵然不能懂,那一刻的印记总会留下,留待日后终有领悟的一刻。 桌上的长拳结业证书见证了二年的教学成果,在马老师的严谨教学下,终于为同济大学太极拳协会培养了一支经过规范教学、反复打磨的教练员队伍,目前共有十二位学员先后获得了吴氏太极拳十六式教练员证书。有四位获得证书的学员已经在本学院独立开展太极拳教学,带领同事们利用休息时间练习太极拳。有二十五学员获得了吴氏太极拳长拳结业证书,近五十名学员获得了吴氏太极拳十六式结业证书。随着更多学员们的拳艺增进,由同济大学爱好太极拳的教职工为主体,以太极拳增强体质的绿色校园建设,正在从有可能变成现实。协会初步实现了工会提出的利用本校教师资源、以兴趣小组的方式开展太极拳健身活动的目标。 接过马老师颁发的证书,学员感受到的不仅是荣誉,更是一份责任。不仅要自己好好练习,还要能够分出时间,带领周围的同事们一起练习太极,将太极锻炼的好处分享给大家。非教不能学也,只有教了才能更好地学,帮助别人,自己也会提高。 结业仪式之后,马老师一一回答了学员提出的练习方面的问题。特别强调了几点:一是中正、安舒、轻灵、圆活;二是呼吸自然,心无杂念,不可妄求;三是松,太极拳的松不是懈,似松非松,将展未展。学员问关于顶头悬怎么做,太极拳的坐怎么坐,步伐大小,手的高度,以及膝盖的角度问题,马老师都一一给予了指导。 马老师再三叮嘱大家,练拳要按照正确的方法,打好基础,基础没有打好,楼造歪了是扶不正的。务必熟读九篇拳经,才有辨别力。不要去听信那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胡说八道,所求非名即利。要实事求是,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马老师还鼓励大家要多发问,只有问了,老师才能答疑解惑。真理越辩越明,谬误越陷越深。 至此,瑞安楼教练员培训告一段落,大家依依不舍,与马老师握手言别。希望大家记得此时此刻,珍惜和马老师的相处缘分,好好练拳,认真传承。 瑞安楼大厅室内开阔、冷暖皆宜,为二年的教练员培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。但是瑞安楼并非专用场地,作为公共场地,校外人员嘈杂,来来往往,不利于日常教学的开展。故此教学地点已于2018年7月1日关闭,新地址敬请留意本公号通知。 春秋不言,君子不争! 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! 因太极而聚,不忘初心! 感谢马海龙老师为同济大学太极拳协会培养了一支教练员员队伍! 感谢各位教练员和学员对太极拳活动的积极参与! 感谢关佶红老师为教练员培训提供场地! 感谢陈卫老师的茶和潘建明老兄的面包! 感谢各位拳友厚爱! 另:八月书展将有马海龙老师签名售书,敬请留意本公号通知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