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鑑 泉 课 堂 >>鑑泉课堂 >> 练习吴氏太极拳的思想准备
详细内容

练习吴氏太极拳的思想准备

 思想上的准备,即传统文献上“心”的运用,可概括为“静、轻、慢、切、恒”5个方面:

(一)静

练习太极拳要求“静”,也就是要求思想高度集中,不能有其它杂念。人的思维极为复杂,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起来,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,实属不易。把思想集中起来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把思想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手、眼、身、步,尽量做得动作正确。根据我们的经验,这是行之有效的方法。用这个方法进行练习,久而久之,便能使思想自然地集中起来,可以连架式也不想,达到“由着熟而渐悟懂劲,由懂劲而阶及神明”的境界。

衡量“静”的标准,在于“呼吸平稳深长,动作轻灵贯串,身舒意展自然”。呼吸平稳深长,就能气沉丹田,是身静;动作轻灵贯穿是心静;身舒意展自然是意静。这三个静,以意静为高级阶段。

在实际练习中,常发现一些人受外界干扰,随便与人谈话讲笑,或举目四顾,意志不集中,这种练拳,达不到“静”的要求。太极拳要求的静,应理解为动中求静,“静中触动动犹静,因敌变化示神奇”。

(二)轻

太极拳的“轻”,非单纯的不用力,而是相对重而言。《太极拳经》说:“左重则左虚,右重则右虚……。一羽不能加,蝇虫不能落。”这就是轻的表现。“轻”不能用“爆发力”,用“爆发力”则不能贯穿;其次是避免“双重”,“双重”则不能分辨虚实。

“轻”也可作“柔”解释。《十三势行功心解》说:“极柔软然后极坚刚。”轻柔绝不是松懈,松懈和用力同是太极拳的大忌。太极拳要求推出之掌,或击出之拳,都不是伸开或握紧的。即所谓“太极劲似松非松,将展未展”。拳虽握但不能握得太紧,中间留空隙。掌不平直,而掌心稍微内陷,手指也不完全并紧。如果把拳头并得太紧,或掌伸得很直,都是犯双重弊病。

步法也要求轻灵,“迈步如猫行”,都是轻的和柔的动作,要求连贯,不能有停滞。如果把脚抬得很高,甚至把膝关节形成直角,手伸得很直等等,都是不应有的弊病。

(三)慢

练太极拳要求慢,绝不是停顿。慢的原则要求“贯串”,不能有缺陷。慢是针对快而言,《太极拳经》说:“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。”练太极拳时,要求动作前后衔接,“往复须有摺叠,进退须有转换”。使长拳的动作连绵不断,节节贯穿。

慢不是一个拳势完成后,停在那里不连接做下一个拳势。一般的说,一套长拳的快慢度应控制在25~40分钟之间。初学者可快一点,熟练后则慢一些做。

慢的具体内容,应是“沾连粘随,不丢不顶”。整套长拳像长江大河,滔滔不绝。有经验的人,掌握整套长拳练习的时间,十分准确。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。

(四)切

切是认真的意思,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,万万不可草率从事。无论那个招式,都要做到准确。虚实要分清楚,动作应避免缺陷,立身须中正安静。发劲须沉着松净,专主一方,支撑八面。当然,这些要求说来容易,办得到,则相当困难。

诚如古人所说:“如切、如磋、如琢、如磨。”这样认真地把太极拳练下去,用时间做一番切磋琢磨的功夫,就可以得到较快进步,登上太极拳的高峰。

(五)恒

恒也有双重意思。首先是要求持之以恒,尤论严寒酷暑,都不能间断。其次是定量,根据锻炼者的体质和时间,定相应的强度,以后不断加强,逐渐提高水平,取得理想成绩。

总之,静、轻、慢、切、恒,五者并非分开互不相关。相反,五者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——摘之《吴氏太极拳详解》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作者:吴英华、马岳梁


seo seo